首页 > 易经 > 认识易经

《易经新论》连载(37)取代“覆卦”的卦象关系

易经新论》连载(37)

易经卦象含义_易经卦象认识大全_易经认识卦象

取代“覆卦”的卦象关系

上一篇本书用“相对卦象”取代了传统的错卦,相对卦象在数学、哲学、事物运动周期与位置理论的四个方面论述了错卦的产生原因,从而在深层次上认识了错卦产生的必然性与规律性,由此又对《易经》的产生与结构有了更透澈的了解。在这一篇,要用“相合卦象”与“相耦卦象”取代“覆卦”,通过论述,可以对《易经》的结构与内涵有更全面的了解。

一、用“相合卦象”取代覆卦观念

通过上一篇已知,相对卦象是以和数为7的两宫而言,而且是相对和数为63的两卦而言,这是在两卦、六爻的阴阳完全相反的情况下。在六十四卦这个数学的整体中,还存在另一种表现数学规律的形式和卦象,本书把它们称为相合卦象。相合卦象的表现特征是上卦永远相同,下卦永远相反。上卦相同是说有如此关系的两卦上卦是相同的,就是数字是相同的,也表示它们是在一个宫内;下卦相反是说有如此关系的两卦下卦数值相加为和数7,也表示它们下卦的阴阳是相反的。

以兑宫为例,具体如图一所示。图中细线连接下卦阴阳相反的两个卦象,也就是相合的两个卦象,每宫得到了相合的四组卦象,八宫也就得到三十二组相合卦象。从图中还可以看出,相合的两个卦象数值相加都等于55这一个数,本书将这一个数值称为这一宫的和数。根据图一的方法,可以得到八宫的八个和数,按照自然顺序排列,它们是7、23、39、55、71、87、103、119,可以看出它们每一级的差都是16,至于为什么是这样,这里自然存在着数学关系,同时也存在事物运动的一定关系,有心的读者可以进一步深究。

根据图一的结构,可以在大循环图中画出相合卦象的位置与连接,图二所示为兑宫与艮宫相合卦象的位置与连接,它们在同一宫内两两相合,即能体现六十四卦的数学整体,又能体现局部的数学规律与逻辑关系。

易经卦象含义_易经认识卦象_易经卦象认识大全

二、相合卦象的哲学规律

在上一篇,得到了相对卦象的几个产生规律,在这里,如果将相合卦象都罗列出来,也可以得到几个相似的规律,对深入理解《易经》的产生与结构是有益的,有心的读者可以自己去尝试,这里就不赘述了。

这里要说的一点是,在哲学上,相对卦象表示的是对立统一规律,它们的卦象阴阳爻是相反的。相合卦象表示的是差异统一规律,它们的卦象上卦是相同的,表示它们在同一个宫内,也就是在同一种运动状态之中,表示的是统一;它们的下卦是相反的,也就是它们的运动状态不同,表示的是差异。在运动状态统一情况下表现出具体运动现象的差异,体现出的是差异统一规律。

三、用“相耦卦象”取代覆卦观念

在六十四卦的卦象和数学整体中,除了上述两种表现形式外还有第三种表现形式,本书将它称为“相耦卦象”。相耦卦象是下卦永远相同,上卦永远相反的卦象。相合卦象是每一宫中横向的组合,相耦卦象正好相反,它是和数为7的两宫之间纵向卦象的组合,两宫内对应卦象相连即为相耦卦象,这样的卦象同样包括了全部的六十四卦,形成三十二对。

仍以兑宫与艮宫为例,如图三所示,萃与剥、随与颐、困与蒙、兑与损、咸与艮、革与贲、大过与蛊、夬与大畜构成相耦的卦象。

易经卦象认识大全_易经认识卦象_易经卦象含义

四、相耦卦象的规律

无论是相对卦象、相合卦象还是相耦卦象,它们都是两两相对的关系,但它们都有各自的特征:相对卦象的特征是和数为7的两宫卦象交叉组合,是大小数值的组合;相合卦象是一宫内前后卦象的组合,也是大小数值的组合;相耦卦象也是和数为7的两宫卦象的组合,但不是交叉、也不是横向的组合,而是纵向的组合,这里不再是大小数值相加为63的组合,而是数值直接的相加,但它们也是有规律的。如图四中所示,八宫第一列相耦卦象的数值相加都等于56,具体的是 0+56=56 8+48=56 40+16=56 24+32=56 。以此类推,可以得到八列相耦卦象的得数为:56、58、60、62、64、66、68、70,本书将它们称为相耦卦象的和数。相耦卦象也可以表示在大循环图中,以兑宫与艮宫为例,如图五中黑细线所示,它们是严格以圆心为对称,状态与卦义基本相反的情况。

五、众多现象与规律

通过上面的论述,可以知道在六十四卦中存在多种规律性的数学关系,仅以和数为例就有三种:即八宫的和数、也是八卦的和数为7;每一宫的合数、也即两个相合卦象之间的和数为7、23、39、55、71、87、103、119数列;每一列的和数、也即两个相耦卦象之间的和数为56、58、60、62、64、66、68、70数列,这些数学关系即有明显的数学意义又有暗涵的数学意义,即有明显的事物运动意义又有暗涵的事物运动意义,这些不同的意义作者不做深入的研究,有意的研究者可以深入的发掘与发现。

这里需要说明的是,1、图四中每一宫使用的是的自然顺序,而在大循环图中使用的是的规律顺序,但两者的结论是相同的,只是显示的顺序不同。2、在八卦中,乾坤、震巽、离坎、兑艮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,都以圆心对称,这在先天八卦图中可以明确的看到,但形成重卦的纯卦之后,这种严格的对应关系就消失了,不再是标准的以圆心对称。这是因为单卦表示的是单一的事物运动,或者是客观事物的运动,或者是主体的运动,它没有相互间的影响,这是单卦的义理方面的诠释,单卦的单即表示卦象的形式,又内涵单一运动的机理,而在形成重卦之后,运动的条件变化了,运动的状态复杂了,所以运动的结果不同了。

在形成重卦之后,它是两个单卦的叠加,这是直观的易经认识卦象,而它的义理解释是不再是单一的运动状态,而是在一种运动之上附加上另一种事物的运动,是客观事物运动与主体运动的结合,所以它们的运动状态不同了,重卦的重即表示卦象的形式,又内涵双重运动的机理。由于运动不同了,含义也不同了,也就不再遵循单卦时两两相对的简单关系了,这就是本书中单卦时八卦可以两两相对,而重卦时八个纯卦不再如此的原因,同时也是单卦与重卦名称的由来。

通过前面的论述,已知在《易经》中存在按规律顺序排列的卦象,也就是按顺序排列的卦象,还存在按自然顺序排列的卦象,也就是按顺序排列的卦象,这是最基本的卦象和顺序。除此之外,还存在相对卦象、相合卦象与相耦的卦象,在任意确定一个卦象之后,必定有一个与它相对的卦象、一个相合的卦象和一个相耦的卦象,如图六所示为离卦的相互关系,其相对卦象为坎,相偶卦象为即济,相合卦象为未济。

这些相关的卦象全面地反映了《易经》中卦象的存在与变化规律。这里面既有数学规律又有事物运动的规律,两种规律的结合,构成了《易经》表现形式与内涵意义的完美契合,《易经》的表现形式是显现的,是卦象,是阳;表现形式里的意义是内涵的,是义理,是阴,这两者构成了《易经》阴阳的统一和整体。

前面所述卦象的相互关系着重于数字与位置的因素,这是相对静止的状态,而大循环图是一个显著变动的形式,是无尽的循环,它们构成了一个静止与运动的整体,也就是阴阳的整体,在这些运动中各宫和各卦都有一定的相互关系。

由乾宫与坤宫的连接可以建立一个A与B的中心轴,以此轴为界,左侧的兑宫与右侧的巽宫有对应关系,它们的运动是相反的对应情况,兑宫运动是上升的,且接近上升的最高点,巽宫运动是下降的,是从最高点刚刚开始下降;左侧的震宫与右侧的艮宫有对应关系,震宫运动刚刚开始上升,艮宫下降运动已经趋近停止;左侧的离宫与右侧的坎宫有对应关系,它们的方向是相反的,离宫是快速的上升,坎宫是快速的下降;中心轴的乾宫与坤宫有对应关系,它们的状态是相反的,乾宫是运动的最高峰,坤宫是运动的最低点;左侧的兑宫与震宫有对应关系,它们不是相反方向的运动,而是同方向的运动,只是运动的程度有所不同;右侧的巽宫与艮宫有对应关系,它们也是同方向的运动,只是运动的程度有所不同。

传统诠释六爻卦象的“两两相耦,非覆即变”是二进制中自然产生的,也是二进制数的必然现象易经认识卦象,并非是人为刻意的设计或安排。从大循环图和上面的论述中也可知,“覆”与“变”的现象都包含于本书诸多的相关卦象之中,知道了“覆”与“变”的来历,也就知道了在传统诠释中局限于此来理解卦义必然缺乏理论的依据,也必然缺乏逻辑的基础。

------

作者:于雁鸣 工作单位:原黑龙江省科委分析测试中心,任重要领导职务,后下海创办个体研究所,继而专心研究哲学与《易经》。

------